作者:曹文娟、范苏菲
引 言
在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的今天,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据相关报告显示,其占GDP比重已达相当水平,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合规治理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全国两会通过的《计划报告》中,数据要素市场化被明确列为重点任务,强调需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持续创新数据价值化模式。与此同时,《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多项配套政策与国家标准密集出台与实施,共同构筑起数据治理的刚性法律框架。这一系列顶层设计标志着,数据合规已从被动应对的法律约束,跃升为企业尤其是国企、央企及广大谋求长远发展的市场主体必须高度重视的战略核心,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构筑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一、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与合规的基石作用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性、可复制性和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特性,其价值在于通过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赋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数据驱动的智慧化转型已带来生产效率与管理效能的革命性提升。政策层面,国家数据局的成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支持、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与算力网的建设,均为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提供了强大动能。
数据价值的实现路径可概括为三个层级:资源化、资产化与资本化。然而,从原始数据到可交易、可质押的战略资产,这一跃迁的根本前提是坚实的合规治理。数据的“一次价值”(业务贯通)、“二次价值”(数智决策)乃至“三次价值”(流通赋能),无不依赖于合法合规的数据采集、清晰的权属界定、规范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安全可控的流通环境。若缺乏合规根基,数据不仅难以转化为资产,更可能成为企业运营的重大风险源。
二、刚性监管下的合规必要性:双罚制与全过程问责
当前,数据合规监管已进入“严监管、深治理”的新阶段。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双罚制”的全面确立与深化。2025年实施的《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原则,标志着监管逻辑从单纯惩罚违法违规结果,转向对数据安全管理过程合规性的严苛审视,形成“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穿透式追责机制。
《个人信息保护法》设定了高额行政罚款上限,《刑法》相关条款明确了单位与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执法案例已清晰表明,一旦发生数据违规事件,不仅企业将面临巨额罚款、业务许可吊销等严厉处罚,相关的业务负责人、技术总监乃至企业最高管理者也可能被追究个人法律责任,处以高额罚金。这迫使企业必须构建“权责清晰、层层压实”的责任链条,将合规要求有效穿透至业务末梢和每一个具体责任人。因此,构建系统化的数据合规体系,已不仅是满足外部监管的强制要求,更是保护企业自身免受重大财务与声誉损失、保护管理层及员工个人职业安全的内在必需。
三、合规如何创造价值: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引擎
在数据资产化的浪潮下,合规已彻底摆脱“纯成本项”的旧有标签,展现出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1.确权赋能,奠定资产化法律基础:数据权属不清是资产化的首要障碍。依据《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提出的“三权分置”思路,以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对数据处理各方权责的细化,通过合规梳理与法律确权,能够将模糊的“数据资源”转化为“权属清晰的资产标的”。深圳龙华排水公司、保利文化、海口交投等成功实现数据资产入表或质押融资的案例,其共同前提均是完成了严格的数据来源合法性审查与权属链构建。
2.风险定价,提升资产市场认可度:金融机构对数据资产的估值高度敏感于其合规风险。《可入表数据资源信贷融资基础要求》等标准已将合规性作为核心评估维度。专业的价值评估模型会量化分析数据合规漏洞对资产价值的折损影响。因此,健全的合规状态能显著降低数据资产的风险溢价,提升其在资本市场的信用水平和融资能力,实现从“数据”到“信用”的转化。
3.流通加速,拓展价值实现场景:合规是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流通的“通行证”。无论是国内数据交易所的挂牌交易,还是跨境数据流动,都必须遵循相应的安全评估与合规流程。国家在政务数据、公共数据领域推动的统一安全标准,以及为特定个人信息出境设置的豁免情形,其目的都是在保障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要素市场的交易摩擦成本,让合规的数据在更广阔的空间内汇聚融合,创造新价值。
四、构建面向未来的企业数据合规治理体系
面对价值释放的机遇与刚性监管的压力,企业需超越碎片化的整改思路,以体系化思维构建“制度-技术-文化”三位一体的数据治理架构。
制度层面,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企业级的数据合规管理总纲与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流程体系,明确从董事会到业务岗位的各级职责,并将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等要求融入日常运营,实现治理的常态化与制度化。
技术层面,需部署与合规要求相匹配的技术工具,实现预防(如加密、匿名化、访问控制)、检测(如行为序列模型进行异常监测)、响应(如协同预警与应急响应)的多层防护。同时,确保技术工具产生的运行日志与审计记录完整可追溯,这些是证明企业已履行法定安全管理义务的关键证据。
文化层面,领导层的垂范与顶层推动至关重要,应建立首席数据官或首席数据合规官机制。同时,开展分层、分岗、场景化的全员培训,将“合规是底线,更是价值”的理念内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形成坚实的合规人文基础。
结 语 打破沉默,让法律成为你的坚实后盾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攻坚之年,合规与价值的双螺旋结构已清晰显现。卓越的数据合规能力,不仅是企业规避行政处罚与刑事风险的“安全盾”,更是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盘活数据资产、降低融资成本、拓展商业生态、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引擎”。对于志在长远发展的企业而言,主动将合规治理置于战略高度,系统化构建数据合规体系,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决定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能否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得视为发现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