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原创 || 没想到,要通过“知识付费”来理解“法律服务付费”
以下文章来源于胡说法道 ,作者胡伊晟
法律,亦有烟火气~这里将定期分享案例研讨、诗歌故事、时事评论等。案件咨询请加:13983127165。感谢来访。
关注发现,认识更多有温度、有灵魂的法律人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令我感触颇深。
朋友圈里有位好友,我称他为A君吧。近段时间,A君都专注于自我提升和学习,常晒自己的购书清单,以及又购买了某某平台的会员课程等。据我所知,A君家境殷实,读书时成绩也很优秀,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正面和积极向上的。
毕业以后,我和A君之间最多的交集就仅限于我的专业。
我大学主修法律,去年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律师。自大学起,或许通过朋友圈得知了我的专业,A君便隔三差五的向我咨询法律问题。或是他本人遇到的,或是他家里生意上遇到的。大学期间作为学生,我觉得能用专业知识为他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和A君保持着联系。有时为了解答他的问题,我甚至会花费不少时间查找法条、检索案例。
工作之后,我的时间便开始紧张起来,没有学校时那么多空闲。而A君向我咨询的问题也逐渐复杂起来。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这个月初。有天晚上,我刚写完报告准备下线,与A君的对话框突然弹出了三个6、70M的PDF,紧接着就是他熟悉的开场白:“最近家里遇到个事儿,你帮我看看呗……”
我虽有些不快,但还是和他半开玩笑道:“哈哈可以啊,不过按照行业规矩,我要收费了哟。”
发完这句话后,A君很久都没回复我。当时已经很晚了,我便先睡下。第二天忙到中午,我看他还没回复我,就又问他:“怎样,想好了吗?”并配了一个坏笑的表情。
几乎是秒回,A君说:“不用了,我让其他朋友看了。”
看到A君回复的这句话,我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我很清楚,今后再也不会接到A君的任何咨询了。对我来说,这不知道是解脱,还是遗憾呢?
点开他的最近一条朋友圈,是他晒的刚买的某个网课平台的会员课程,和学习打卡的记录。购课的金额当然远远高出昨晚可能产生的咨询费。这让我不禁深思,为法律服务付费之于他来说,算什么?为知识付费之于他来说,又算什么?自“知识付费”兴起后,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接受并认可。但对于付费获取“法律服务”,很多人都不甚重视和理解。
这几天因疫情居家,我也好好思考了这两者间的关系,最终发现——“法律服务付费”和“知识付费”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本文就为大家简单盘一下这个问题。
01
知识付费给予期待,法律服务给予结果
知识付费,能给予用户什么?
是期待感。
期待自己在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后,自我能力得到提升,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最终成为自己心中期待成为的人。
而光是这一份期待感,就足以让用户掏钱买单了。
至于是否达到用户期待的结果?“知识”管不了,收费平台管不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几款“知识付费”APP,我都曾短时间体验过。
最近在体验的是“樊登读书”。讲者通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演讲,将一本书的框架和重点内容抽丝剥茧般的呈现给你,让你在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概况。若对此书有兴趣,你还可以线下购买自己品读。而这一过程,给人的期待感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更短的时间掌握一本书籍的精华内容,即使未读原著,也能略谈一二。
其二,相同时间可以学习多本书籍,扩展知识的广度,以量取胜。
事实上,获取免费的知识也能带给用户期待感。但为何付费的知识带给用户的期待感似乎更高呢?
答案是,成本。
期待可以调低,但成本无法弥补。
假定,免费的知识和付费的知识都能带来相同的提升,人们天然的会更积极学习付费了的知识,因为为此付出了成本,这份成本一旦付出,便无法弥补。而期待不同,即使免费的知识摆在这里,你也可以选择不学,维持现状,也没有任何损失。
所以,期待感是靠“成本”驱使用户参与学习,保障用户获得满意结果的。
那么法律服务,能给予客户什么呢?
是结果。
为什么客户会需要法律服务?因为遇到了问题。
法律服务能带给客户什么?解决问题的结果。
诚然,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客户亦会有期待感。
但客户愿意为这期待感买单吗?不会。
客户只注重最后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这一点,既是知识付费和法律服务间的不同,也是两者关联之处。
知识付费后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期待,你会悔恨,会失落,会责备自己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因为知识无罪,收费平台无罪,只是因为自己懒惰而不能取得理想结果。付费时的期待感更是荡然无存。
所以,期待感在结果落地前,终究是虚无飘渺的。
但,法律服务直接绕开了这虚无飘渺的期待感。
自服务伊始,便是为结果服务的。即使最后的结果与最开始不甚相同,但也是在服务过程中逐步修正和调整的,不会再面对结果时产生“天上地下”的落差。
前提,客户要想获得满意的结果,也必须付出“成本”。这一点与知识付费是相同的,也是开启服务机器的开关。
02
知识付费节约时间,法律服务节省精力
“知识付费”的概念也是近年才开始流行。在这之前,人们可以在广阔的互联网海洋中获取大量的免费知识,百度、豆瓣、B站、知乎等平台都是可用渠道。
但是也遇到过瓶颈。首先,是获取免费知识所耗费的时间过长。
虽不及砂里淘金、海里捞针般夸张,但以我个人经验为例,这些年要搜索免费的资源是越来越困难,需要在各个平台之间反复横跳,东拼西凑,仔细筛选,才能勉勉强强整合出自己所需的知识。
但“知识付费”就解决了这个痛点。
知识付费就是为了让用户能够系统性地获取和学习知识。
免费的知识是单点的、碎片的、不成体系的,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筛选。而在知识付费的场景中,这个过程被囊括在“成本”中。用户无需花费时间去发现、筛选、整合,只需要专注学习。
因为,有人拿了钱替你做这份工作。你的时间值得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个过程,即所谓的
“金钱换时间。”
法律服务与以上过程大同小异。在执业过程中,曾遇到这样的客户。在委托律师前,自己就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学习了涉及该问题的法条,查找了案例,等等。甚至,咨询时直接给我们翻法条和案例书籍的。我必须承认,这样的客户是负责的和有行动力的。因为获取和学习这些法条和案例,都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但是,结果却不一定如客户所愿。很多次,我们都向客户指出:
“您指出的某某法条已经失效了……”
“这个案例的细节和您遇到的情况有区别……”
“实践中,通常不会直接采取这样的做法,而是……”
在纸面上,我们之间的差距,可能仅仅是经验和数据筛选能力的差别。但这些差别,都可能会将结果引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试想,刚才的客户如果不委托律师,拿着失效的法律条文和没有证明力的案例去法院起诉维权,结果只会是令他大大的失望。同时,这一过程也耗费了他极大的精力。
法律服务,就是一群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情。
这一专业能力是通过在学校学习和在社会积累经验而共同形成的。
法律服务的核心,就是要为客户解决问题。
而且是以高效率、高质量为客户解决问题。
客户当然可以自己通过学习和实践去掌握这些能力,也不排除确实有通过此手段达到理想结果的。但是,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如果能用更小的成本就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结果,那为什么不留精力去做更有意义,更有收益的事情呢?毕竟:
钱是可再生资源,精力是有限资源,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
03
免费和低价的,很难是高质量的
这一观点是肯定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高质量产品的背后,蕴含着制作者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
因为,质量不高的付费产品,没有人愿意买单。在这种双向驱动的关系里,为用户提供付费知识的制作者,也必须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才能产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而免费或低价的产品则不同,制作者并没花费过多成本就能形成产品,也知道这个产品无法为其带来收益,产品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并非说,所有免费或者低价的产品都是低质量的,单纯从市场经济规律和概率层面讲,免费和低价的,很难是高质量的。
相信用户也不希望自己的获取过程变成了赌运气,这是耗费期待感和时间的事情。同理,法律服务也一样。像开头故事里A君这样的人,我身边并不少。换个角度,我也完全能理解他的想法。毕竟,谁不喜欢花最小的成本就解决问题呢。
但显然有些问题是无法通过“白嫖”解决的。
这个问题,相信客户在寻求帮助前,自己就能意识到。如果遇到的问题都能通过百度、知乎,搜一搜、问一问就解决,确实没必要花费金钱寻求法律服务。
但如果这个问题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免费途径难以解决,已经开始令你焦虑、担忧之时,请果断的把问题交给专业的人解决吧。
此外还有一点,是阻碍客户付费意愿的重要原因。
客户对法律服务产生的成本、使用的场景以及对服务结果,存在认知空白。
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客户不知道拿出来的银子花在哪儿了。寻求法律服务,涉及到费用报价时,客户会天然觉得:“我花出去的钱,就是律师挣的钱。你少挣点,我的成本不就降低了吗?”
这其实就是“认知空白”。
因为客户对律师费的构成并不清楚,所以我们在与客户深入谈判时,都会向其介绍律师费可能使用的场景。诸如,差旅费、管理费等成本型费用,和基础费、风险费等收益型费用,以及在整个法律服务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其他花钱的场景。通常介绍完后,客户也并不能马上认同,但至少,他对这笔钱的去处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增进了后续沟通调整的可能性。
相较于免费的法律服务,低价的法律服务似乎更有诱惑力。
客户寻求法律服务,也会“货比三家”。而价格,亦是客户比较的重点。但基于上述律师费用可能的使用场景,我们不禁发问:
价格低的部分,是扣到哪个场景里了呢?
“成本”?还是“收益”?两者之间必然会进行权衡。
让“成本”降低,或许会将办案时深入的面谈机会变成简单的电话沟通,导致效果打折;也或许会将参与办案的人数减少,导致效率降低……
让“收益”降低,要么是基于人情,要么是基于可期待收益,即后续继续合作的可能性。若非这两者,那就可能是在原有的高质量服务中打折扣了。
当然,这些都得视具体情况为准,毕竟,费用低效率高的律师也是存在的,只是稀缺而已。法律服务贯穿生活,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债权债务、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公司经营等多个方面都涉及到法律服务。就像知识一样,可供选择的法律服务离我们并不远。要取得何种效果,关键就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罗翔老师曾说:
“律师的价值,是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追求法律的正义。”
我深以为然:
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就要求我们高效率、高质量的解决当事人的问题。
在促成满意的结果,实现了客户的期待感后,客户也会顺其自然的给予我们相应的回报。和前述的“知识付费”循环相同:这也是一种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客户通过寻求法律服务,高效高质的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收益和意义的事情。
本质上,是双赢。
希望本文将“法律服务”与“知识付费”的比较,能让大家对法律服务有更多的认识。
感谢阅读。
点击查看原文:
没想到,要通过“知识付费”来理解“法律服务付费”
声 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得视为发现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