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在数字时代,即时通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微信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截至 2024 年的月活跃用户达到 12 亿,平均用户每天在该平台上花费 82 分钟。微信每天处理 380 亿条消息,超过 95% 的品牌在微信小程序上开设了微信店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微信成为中国主要的通讯平台。
2023年以来,中国大陆公安在打击缅北诈骗以及国内掩饰隐瞒犯罪等活动中,发现涉案嫌疑人大量使用Telegram等加密通讯软件作为沟通工具,特别是Telegram以安全性和隐私性著称的即时通讯软件,其端到端加密的特性使得用户之间的通信内容难以被第三方监听或解读。然而,这种特性也使得Telegram成为了一些犯罪嫌疑人用来逃避执法部门监控的工具。针对这种情况,公安部门加大了对使用加密通讯软件的犯罪嫌疑人的打击力度。
Telegram简介
Telegram(大陆简称“纸飞机或电报”),由俄罗斯兄弟帕维尔·杜罗夫和尼古拉·杜罗夫于2013年开发,现在每月有超过7亿的活跃用户,是世界上下载量最大的10个应用程序之一。 截至 2023 年,Telegram 用户最多的国家是印度(1.04 亿用户)、俄罗斯(3440 万)、印度尼西亚(2720 万)、美国(2690 万)和巴西(2190 万),全球有近十亿用户使用Telegram作为通讯手段和重要信息来源。
Telegram 最大特点是其强大的安全性,特别是对隐私(阅后即焚、单向删除、定时自毁消息),其提供秘密聊天功能,使用端到端加密,旨在确保完全的隐私,确保通讯内容只有对话双方可见。秘密聊天在指定时间后会自动销毁。在创建秘密聊天时,设备之间通过 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进行加密密钥的交换,并生成密钥的可视化表示用于验证,以确保聊天的安全性不受未授权访问的威胁。相对微信而言,普通的云聊天和群组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服务器-客户端加密,不能有效防止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 和第三方访问数据。
2024年8月24日,Telegram的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在在法国被捕,这表明全球范围内对加密通讯工具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都在加强。Telegram官方对此事件的回应是,他们遵守欧盟法律,包括《数字服务法》,并且他们的审核符合行业标准并不断改进。
使用Telegram是否被认定
刑法中主观“明知”
一、使用Telegram认定“明知”的理由
在刑法中,“明知”是指行为人明确知道其行为的性质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认定“明知”通常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认知能力、行为模式、行为后的态度等多个因素。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行为人的认知水平:考量行为人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一个人判断行为合法性的能力,判断其是否具备辨识行为违法性的能力。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那么他们使用加密聊天软件进行违法活动的“明知”推定可能更容易成立。法官或检察官可能会考虑这些因素,结合行为人的其他行为和情况,来综合判断其是否“明知”。例如,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IT专业人士使用加密软件进行数据泄露,其“明知”的可能性会比一个对技术不太了解的普通用户更高。
2、行为的异常性:如果行为人采取了隐蔽上网、加密通信、销毁数据等措施,这些行为可能表明其明知行为的违法性。
在刑法领域,行为的异常性是判断行为人主观故意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些行为的异常性在于它们与正常行为模式的显著差异。例如,普通用户通常不需要使用高级加密通信或频繁销毁数据。当这些行为与其他可疑活动(如与已知犯罪分子的交易)相结合时,司法机关可能会推定行为人明知其行为的违法性。
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的。例如,记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可能使用加密通信以保护消息来源,或者个人可能出于隐私保护的目的使用VPN。因此,法官或检察官在判断时会考虑行为人的具体情况和背景。
3、行为人的态度:在监管告知后是否停止行为,或是否有逃避监管的意图和行为。
当行为人接到监管部门的告知后,如果立即停止涉嫌违法的行为,并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已经造成的后果,这通常表明行为人对监管告知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和响应,其态度是配合和积极的。相反,如果行为人无视监管告知,继续进行涉嫌违法的行为,甚至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以逃避监管,这种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故意性和对法律的漠视。行为人在监管告知后是否停止行为,以及是否存在逃避监管的意图和行为,是判断其是否存在“明知”的重要依据。
4、行为的关联性:行为是否与已知的犯罪活动有直接联系。
因果关系的确定: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与某个犯罪活动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即行为人的行为是犯罪活动发生、发展或完成的必要条件或重要原因,这通常表明行为人对其行为的违法性有明确的认知。行为与犯罪活动的时空联系:行为人的行为在时间、空间上与犯罪活动紧密相连,如行为人频繁在犯罪活动发生的地点出现,或在犯罪活动发生的时间点有可疑行为,这些都可能成为推定其“明知”的依据。行为与犯罪活动的性质联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在性质上与犯罪活动相似或有内在联系,如行为人提供的工具、信息或服务直接用于犯罪活动,或者行为人的行为方式与犯罪活动的方式一致,这些都可能表明行为人对其行为的违法性有所认识。
二、使用Telegram不构成刑法“明知”
1、合法隐私保护:使用加密聊天软件保护个人隐私,无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且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对其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进行解释说明。这意味着,使用加密聊天软件保护个人隐私,不仅符合法律规定,也是个人权利的体现。
2、商业保密需要:企业间合法的商业通信,使用加密软件防止商业信息泄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企业有权采取措施保护这些信息不被泄露,而使用加密聊天软件正是其中一种合法的保密措施。
3、技术研究与开发:软件开发者进行加密技术研究,并无实际用于犯罪的行为。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软件开发者对其开发的软件享有著作权,包括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的衍生软件。这意味着,只要研究活动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软件开发者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开发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医疗保健、政府通信等。软件开发者可能会研究如何通过加密技术来满足这些领域的特定安全需求。
4、法律允许的特定情况:如律师与客户之间的保密通信。根据《律师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保护律师与客户之间的通信享有保密特权,这是为了保护客户能够毫无保留地与律师沟通,确保获得适当的法律服务。这种特权适用于所有与提供法律咨询相关的通信,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形式。
三、如何合规使用Telegram
1、合法使用:确保加密聊天软件本身及其用途合法,在下载和使用加密软件之前,应验证其合法性。这意味着软件应该由可信赖的开发者开发,并从官方或经过验证的来源获取。此外,软件的使用应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不用于任何非法目的,如洗钱、非法交易或支持恐怖活动。应用于合法的私人通信、商业保密通信、法律允许的领域,如律师与客户之间的保密通信、记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的通信等,不应被用于隐藏非法活动或逃避法律监管。
2、合理使用:用户应确保使用加密软件的目的合法,不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如洗钱、非法交易或支持恐怖活动。同时,应避免在公共场合使用可能引起怀疑的行为,如频繁删除聊天记录、使用虚假身份等,这些行为可能会被监管机构视为逃避监管的迹象。
3、符合监管要求:了解并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例如,在中国,政府对即时通讯工具实施了严格的监管政策,要求提供商遵守法律法规,包括数据存储和内容审查,在中国使用可能涉及数据被访问和审查的风险。但在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美国和巴西等可以合法使用。
在中国,使用VPN等工具绕过网络封锁访问Telegram可能会违反中国的网络安全规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根据《网络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对互联网内容进行严格监管,任何传播违法信息、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都可能被查处。尽管中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完全禁止使用Telegram,但该应用在中国大陆地区受到严格的网络审查和访问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