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一)
中共发现律师事务所第二支部委员会 伍陈凯
写于2024年6月17日
庚续红色血脉,激荡奋斗精神。发现律师事务所党委组织了本次党建活动,让党员去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了解红色故事,感受红色精神,学习红色文化,庚续红色血脉。
此次旅程的第一站便去观赏了大型红色沉浸式情景剧——《星火》,舞台上的每一位演员、每一幕布景,每一处灯光,每一场对话,都恰到好处,毫无多余,生动形象的演出了红四军、八路军、解放军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安康所做的奉献与牺牲,感人的表演把人一下子拉回到那个时代,那处场景,拉回到那个毅然决然舍弃小家为了大业的每一场当下,情真意切的表演不禁让人潸然泪下,让每一位在场的观众都感受到了先辈为了建立一个“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未来所做的努力与牺牲,感激先辈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第二日行程安排较为充实。首先来到了黄洋界,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1965年5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在这里还可以观看到:日出、峰峦、云海、杜鹃等自然景观。
下午驱车来到毛泽东、朱德等伟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八角楼,因二楼有一个八角形天窗,故而得名。在导游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了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现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在土地革命战争馆内,陈列着一盏轻便而简朴的小油灯。这盏被熏黑的、靠灯芯燃出豆点亮光的油灯,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用过的许多油灯中的一盏。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一个20厘米高的竹筒做托儿,上面放一个盛有灯油和灯芯的小铁勺,两侧还有一个便于手提的竹皮拧成的竹梁。如今人们早已弃它不用。它留给人们的只是遥远模糊的回忆。导游还告诉我们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下属为了让主席看书得到更好的光亮,比平时多放了一根灯芯,主席知道后大力斥责,这个小故事生动体现了在当时资源匮乏的时期,主席身先士卒做表率,不搞特殊化的平等无私精神。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行程,来到了朱毛会师的龙江书院。该书院始建于公元1840年春,完工于公元1843年秋,因背靠五虎岭、面临龙江河,故取此名,是当时湘赣边界客家子弟念书就读的重要场所。 因为这里既是井冈山军官教导队的创办地,也是朱毛会师的历史发生地,所以在红军教育史乃至党史、军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第二日行程结束,这一日行程满满,在专业导游的讲解下,了解到了许多红色文化、红色故事。
第三日行程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主要担负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展览、宣传井冈山精神、管理保护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旧居遗址等职责。馆内珍藏着数不清的重要文物,其中一部于1928年12月在井冈山颁布的《土地法》吸引了我们大家的注意,“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大家细细品读每一句每一字,感受到法律的强大力量,感受到革命的重要性。
三日的井冈山之行既然感觉到过得如此之快,想必大家都是从第一日开始的《星火》沉浸式表演开始沉浸,沉浸到黄洋界的险处、沉浸到朱毛故居奋笔疾书、慷慨激昂的革命岁月,沉浸到每一个红色文化、红色故事之中,像看了一场电影,更像是身临其境的经过了红色岁月。本次党建活动,让大家从红色故事中,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学习到了红色知识,感激革命先烈,感激共产党,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如此美好的现在。最后,我想以毛主席在井冈山书写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送给自己,作为本次行程重要的心得体会之一。
伍陈凯 ● 发现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2018年开始执业,现为发现律所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执业以来,该律师担任了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事业单位常年法律顾问,代理过上百件商品房预售/现售、建工类纠纷。该律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工领域所涉及的各项业务、诉讼类型均有着丰富的实务经验,能对企业面临的各项法律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