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首页 > 关于发现 > 发现党建

发现党建 || 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二)

2024-06-19327

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二)


中共发现律师事务所第五支部委员会

肖素珍


庚续红色血脉,昂扬奋斗精神。


发现律师事务所党委在2024年6月14日组织党员律师深入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听红色故事,习红色文化,悟红色精神,续红色血脉。


红色沉浸式情景剧《星火》,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根据地人民与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为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在极端残酷的环境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物资极度匮乏,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领导我党在井冈山开辟并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播种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迅速呈燎原之势,理想的光芒开始从这里照耀层层黑云覆压的中国,给被压迫数千年的贫苦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许多同志在观看表演时,都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泪水。这既是对逝去先烈的追思,也是对如今盛世的无尽感慨。


在金牌讲解员李海清的讲解下,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是井冈山版的空城计,人民军队充分团结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军民齐心,战胜了远超自己十倍力量的敌军。即使岁月已过数十载,我们仍能感受到当时战斗的紧张激烈。


黄洋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


如今的黄洋界松柏高入云天,擎天而立,苍山威莽,佑我后辈。


所有党员律师均亲自参与重走朱德同志挑粮小道,体会当年斗争环境的恶劣和无产阶级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


八角楼是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领导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因二楼有一个八角形天窗,故而得名。


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在八角楼昏暗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同志深情地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李海清导游还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当时井冈山照明用的油灯正常应该放三根灯芯,毛泽东同志为了节约灯油,就只放一根灯芯,灯光就会很昏暗。毛泽东同志经常通宵批阅文件和看书,贺子珍同志为了让主席能有更好的光亮,就自作主张多放了一根灯芯。毛泽东同志知道后严厉的批评了贺子珍同志,认为在斗争最艰苦的时期,领导人更应该厉行节约。在资源十分匮乏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官兵平等的思想。


龙江书院是朱德和毛泽东同志会师的地方。这里也是井冈山军官教导队的创办地,在红军教育史乃至党史、军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该书院始建于公元1840年春,完工于公元1843年秋,因背靠五虎岭、面临龙江河,故取此名,是当时湘赣边界客家子弟念书就读的重要场所。 


在斑驳的旧室里,似乎依然还能听到当年慷慨激昂的工农革命的声音。墙上罗列的1927年在这里成立的第一个教导队的学员,那一个个鲜活而年轻的名字,只有贺敏学将军一个人活到了建国以后,其他人大多数都长眠在了1930年的井冈山。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馆内珍藏着数不清的重要文物, 1928年12月在井冈山颁布的《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农民个别耕种……”这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对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土地制度的颠覆,倍感土地革命的重要性,让数千年被压迫的农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三天的井冈山之行,忆苦思甜,抚今追昔。党员律师们在书本之外感受了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残酷,奋斗的艰辛,理想的忠贞,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在这片曾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在共和国的今天,井冈山上依然有无数闪耀的红星,无数熠熠生辉的党徽以另外一种形式传递着新时代的火苗。


致敬为共和国的诞生而长眠青山的英烈们!


请安息,这盛世中华已如您所愿!


我辈定将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肖素珍

● 发现律师事务所第五党支部党员、婚姻与家事专业委员会律师、长安一律家族办公室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