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漫读 ||《万古江河》
发现好书 · 分享好书 · 阅读好书
Books must be read as deliberately and reservedly as they are written.
(Henry David Thoreau, Walden)
发现书院——一座法律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一个发现律师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了践行发现书院的初衷,公众号全新推出《发现漫读》栏目。每个礼拜日,《发现漫读》与您如期相约。望您能在难得的周末时光,静下来与心对话,与书相伴,让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对知识、智慧和真理孜孜以求的有灵魂的法律人。


《万古江河》
作者:许倬云
——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NO.1
内容介绍
这本书不是一本历史书,因为在我们以前的看法,历史书很多都是历史故事。这本书是一本大历史书,什么叫大历史书?他讲的是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趋势还有规律。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如果能够了解整个中国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我们怎么从远古蒙昧的社会,一直走到今天新中国的建立,这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而许倬云先生在这本书里边,给我们把脉了每一个时代最重要的转折点,我觉得读来特别有收获。
中国古代的信仰,大致可分成两条途径:一条是神祗的信仰,另一条是祖灵的崇拜。周代封建建立在血缘团体的网络上,所以祖灵崇拜在周代的政治制度中是一个重要成分。神祗的信仰,一部分融入自然崇拜,一部分成为国家的礼仪。两者都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超越性力量的关系。在战国时代发展出的阴阳家与五行家,都是针对着自然与超越性力量组织出来的一套宇宙观。综合起来看,从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中国思想系统,有两条脉络平行发展。一条是以儒家为中心的人间秩序,一条是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自然秩序。这两条路在发展的途径上会交叉影响。
NO.2
推荐理由
许先生的历史观:“个人的地位最小,最短的是人,比人稍微长一点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长一点的是经济,比经济稍微长一点的是社会,时段最长的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
回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兼容并蓄的胸怀。哪怕遭逢外来异质文化,也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即使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至僵化时,也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本书是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故事,中国文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经历了无数的起起伏伏,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成洪流奔向大海。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万古的江河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我们从“远古的中国”一直到了“世界的中国”,希望大家能够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够展望我们的未来!
往期精选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作者:[英] 斯蒂文·朗西曼
《美丽心灵——纳什传》
作者:西尔维娅·娜萨
《人间食粮》
作者:安德烈·纪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