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芃律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南开大学传播学硕士,擅长民商事诉讼,在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提供广泛的法律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医学领域进入传播学领域再到法律领域,使得李伯芃律师成为行业为数不多的复合型人才,她将在律师之路上带着对公平正义的向往探寻自己的法律之路。让我们一起走近本期的发现之星——李伯芃律师。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李伯芃律师本科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大三学期一次性通过了日语N2和N1考试。本科毕业后,李伯芃律师曾就职于日本东京的某企业任“企划”岗位,服务客户主要为日本大型企业富士急及大型连锁商超企业ドン・キホーテ等。 在南开大学攻读传播学硕士期间,李伯芃律师在全国最大数字营销机构——蓝色光标(上海)实习,并在调研、数据分析与营销实战中雕琢出深刻的商业逻辑和互联网思维。此时,她尚未触及到律师之路。 因缘际会,在南开大学的最后一学年,李伯芃律师被学校老师邀请参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的白皮书项目,撰写传播政策相关的章节,此章节涉及法律与传播学学术研究。经过半年时间精研,她交出的研究成果受到学校老师的认可,被项目负责人直接采用。
李伯芃律师说,在此之前,她对法律只是天然的憧憬,直到做完国务院委托的项目后,才意识到律师是她愿意付出一生的职业。从通过委托项目的结果中,她发现自己热爱并且愿意投入法律行业。
经此,李伯芃律师确认自己对法律具有相当天赋与热情。毕业之际,她选择放弃上市公司offer,参加了法考。
毕业之际,她放弃上市公司的工作机会,参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一次性通过了考试,在执业起点证明了自己投身于法律工作的决心,立志成为一名“心上有光”的法律人。
破金之略,法医商相辅相成
李伯芃律师的医学背景在处理医疗领域的纠纷时具有更深的洞察能力。不仅在常见的医患纠纷领域而且在临床伦理专业领域等具有深刻理解,擅长将医学与法学相结合。 对于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常见纠纷以及处理模式,她能共情患者家属情绪,也了解医院处理方式的有效性、合理性。对于涉及医学知识的文件,如伤残等级标准,她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病历对最终鉴定结果进行一定预估。 关于商业逻辑和互联网思维也助力了她的法律职业生涯。当客户遭遇商标或作品侵权,李伯芃律师会深入研究对方的粉丝和流量情况,看双方的消费者画像是否一致,由此考虑是否增加在某自媒体平台提出道歉的诉讼请求。她会向客户阐释,这种做法既是维权,又可借机作为一种反向商业宣传。 当客户给出的冗长而复杂信息,律师不仅要需要帮他们理清脉络,确定既定的诉讼请求。在此基础上,如果运用商业思维让客户有额外收益,实现利益最大化,那就是李伯芃律师独特的价值所在。 医、商、法——丰富的知识背景为她处理案件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储备,增加了更多行之有效的诉讼策略并在日常法律服务中始终聚焦于客户的实际需求,构筑了她宽广的视野,为她的律师之路铺设了独特的基础。
行则将至,道阻且长需坚韧
若非本科阶段掌握了日语,李伯芃律师就无法抓住那次去东京的机遇;若非硕士阶段为其他教授协作项目,她就不会发现自己在法律研究方面热情;若非有一些商业思维迅速为客户确定诉讼需求,就无法在法律行业立足。人生的每一步付出,终会有所收获。结果未必是在当下,可能是在未来。我们需要有做些不求短期回报的事情的决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李伯芃律师始终是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她一直热爱长跑——这是一项很‘长期主义’的运动。她认为,如果是一场长跑,眼前的风景和璀璨都只是瞬间,痛苦和忍耐也是,要学会忍耐与持久的发力,至少要跑到最后的目的地。 律师同样是‘长期主义’的职业,需要从长远角度去考虑每一个法律方案对当事人的影响。因为客户关系的维持,在于长期利益的积淀。所以李伯芃律师每次与客户沟通时,不会过于强调胜诉利益,而是最糟糕的可能性。 她希望跟所有的客户,建立的都是长期的信赖关系,而不是一结案子,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并不容易,但她坚信这份信赖值得为之努力。
中流击水,且看漫江百舸争流
私下的李伯芃律师性格开朗,喜欢青山大海,探索美食,也热爱阅读、话剧和脱口秀,总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她笑着为本文作了结语:“见到世界大大大,就会知道自己小小小。英杰辈出的律师行业更是如此,能有效防止人的自我膨胀。压力再所难免,还是要砥砺前行。我喜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职业环境,虽然残酷,但也有它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平时工作繁忙紧凑,我反而更珍惜生活闲暇。 见识乾坤大,尤怜草木青——这是我向往的境界。” 人生之道,或无确切的解。 但李伯芃律师坚信:法之道,唯有精诚破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