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14:00,发现律师事务所“法律大讲堂”气氛热烈。发现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委员会精心筹备的首次业务分享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业务分享会由一级合伙人彭兴国律师为所内同仁带来一场题为《民商事案件提高庭审质量的方法》的业务分享会。
开讲之前,彭兴国律师首先介绍了本届新设立的争议解决委员会的班子成员,主任:彭兴国;副主任:王海林、喻茂婷;秘书长:韩冰洁。未来争议解决委员会将以业务交流会、疑难案件研讨沙龙为载体开展多样的业务交流活动,形成诉讼、仲裁、调解的办案指引,重点案由办案指引,为提高全所民商事争议解决办案的流程化、标准化贡献力量。
接下来的业务交流活动中,彭兴国律师开宗明义地指出,庭审是律师代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律师庭审发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法官对我方观点的采纳度,最终影响案件的胜负走向。彭兴国律师从庭前准备、庭审发挥、庭后补强三个方面分享了提高庭审质量的方法。
■ 在庭前准备阶段,彭兴国律师强调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律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这要求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代理人,都应高度重视庭前阅卷,力求全面掌握对方证据并据此精准预判其诉讼思路,进而提前撰写详实的《质证意见》或《答辩状》。针对法庭辩论这一易被新手忽视的环节,他特别指出准备《法庭辩论提纲》的重要性,即围绕预测的争议焦点,清晰组织己方观点、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确保辩论时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对于申请出庭的证人及专家辅助人,必须进行严格的庭前培训,规范其言行并预演问答;而对对方证人,则需精心设计《证人发问提纲》,旨在削弱其证言证明力。此外,彭兴国律师还详细讲解了证据原件的规范管理、针对法律适用有争议案件,须制作高质量《类案检索报告》的要领(强调案例的匹配度与裁判规则的提炼),以及开庭所需携带资料清单等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 ■ 针对庭审的发挥,彭兴国律师要求律师务必“高度警觉、火力全开、听从指挥”。 他首先提醒要重视程序权利,坚持在正式庭审前完成充分的证据交换和答辩意见交换,并学会在必要时合理、有据地行使申请回避权。在庭审过程中,律师应严格遵守法庭纪律,敏锐捕捉对方发言要点并迅速形成反驳思路,做到回应及时、有理有据、掷地有声。针对实践中常见的“证据突袭”现象,他分享了有效的应对策略:要求对方立即提供完整复印件、快速形成初步质证意见、同时坚持以庭后提交书面质证为准,并视情况申请法庭对逾期举证行为予以惩戒。彭兴国律师尤其强调,法庭归纳的争议焦点是案件审理的“十字路口”,律师必须高度重视对争议焦点补充的权利,确保后续辩论能紧紧围绕核心焦点展开。在举证质证环节,他重申“法庭之上没有事实,只有证据”的铁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举证方法的核心(明确证明目的、构建证据锁链)以及质证的关键(对证据三性及证明目的明确表态并阐述理由)。同时,他也分享了如何有效应对法官提问及利用证据保全、鉴定申请等程序权利。庭审结束后,他特别叮嘱务必扫描或复印庭审笔录,为后续工作复盘和代理意见撰写留存完整依据。 ■ 硝烟散去,“庭后补强代理工作”同样不可松懈,彭兴国律师将其概括为“查漏补缺、积极争取”。 此阶段的核心在于高质量地提交书面《代理意见》。该意见必须紧密围绕法庭最终确定的争议焦点,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论证有力,形式工整,并建议在庭审后一周内完成提交,同时提供电子版以便法官助理处理。如有必要,应及时补充代理意见。此外,他还分享了与法官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无论是当面沟通还是电话沟通,都需做好充分准备,熟悉案情、携带材料、问题明确、记录清晰、态度专业且不卑不亢,把握每一次巩固庭审成果、影响法官心证的机会。 ▲ 向上滑动阅读 彭兴国律师的分享内容翔实,方法极具实操性,贯穿了从庭前充分准备到庭审精准发力,再到庭后稳固战果的完整的提高庭审质量的方法。分享尾声,他以一句掷地有声的箴言勉励大家:“勇敢地去争取胜利,莫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 这不仅是对庭审态度的诠释,更是对律师职业精神的深刻注解。
最后,参加交流会的三十余位同仁就庭审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均觉得收获良多。未来,争议解决委员会将持续推出更多聚焦争议解决实务难点的业务交流活动,为律所争议解决业务更上一层楼,夯实基础。